德育之窗    
一言一行与人为善,一带一路以学为伴——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研学活动之学会共处

2018-11-6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2921

学会共处是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下人与人依存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提出的重要教育课题。“君子和而不同”,学会共处就是要求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成果、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共同生活,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社会关系,也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我们深知孩子们学会共处的本领往往不是从书本中获得,它的最佳途径在于参与目标一致的社会活动,在相互磨合中找到新的认同、确立新的共识、收获新的经验。“锦一”的孩子能够在本次短学程活动中,加深彼此了解、接纳对方建议、提升自我认知、修正个人行为,从而涵养创造未来的智慧、沉淀行走全球的品格,这是孩子们这一路出发的起点和最美的信念。研学手册中的每一笔,记录了踏踏实实的“锦一范儿”,相处过程的点点滴滴,凝成了堂堂正正的“锦一”人。

















































































学生研学感言:

它起于春秋,历经两千年的风沙,却依然屹立不倒。无数足迹,印在它的石板之上,留下的是凹凸不平的印记。——长城,万年不倒。

她很害怕呢,对于高的恐惧,令她双眼蒙蔽。一句没关系,或许能帮助她;一句慢慢走,或许能安慰她;一句我断后,或许能使她破涕为笑;一句搀住手,或许能使她扬起头。“别害怕,我们陪着你,陪着你走到长城顶峰。”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顶峰无壮观。

——北京研学1组 周昕仪

“我们做到了!”此时,我们不仅收获了“长城,这个包含中华人民千古智慧与汗水的结晶,需要我们的爱护和珍惜…”更是懂得了共处。不必说,长城斜坡的陡和坑洼;也不必说,长城楼梯的高与陡;单是那一望无底的草木森林,就足以让人却步。我们可以不等待停留,可以几步就爬上高坡;可是,大家陪着她,一步一步;石板上留着我们共同成长的脚印。“我们做到了!”,此时的我们,不仅学会了共处,也懂得了团结。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当年的先祖,不正也是因为它而建成了长城吗?

——北京研学1组 郑喻文

今天,我们登上了巍峨的万里长城。寒风凛冽,就如农民将犁头划过我们的脸蛋,我们虽说很冷,但心灵是热血沸腾的,因为我们脚踏着的长城,是秦朝工人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代表着冷兵器时代中华的强大。

攀登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永不言弃的精神;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小组的互相帮助、扶持、共处。我的一个组员因恐高迟迟不敢下来,我们组一个男生果断上城,鼓励他勇敢前进,扶着他一起下来,我们女生则原地等待。攀登长城的经历,我们学会了共处,学会了小组一同前进,真是意义非凡。

——北京研学2组 彭冀祺

在来到北京这短短几天的研学活动中,我们观赏了天坛、游览了清华,也攀登了长城。每天的行程充实无比,收获了许多新的知识。

刚到北京那晚,老师给我们分配房间,两个人一个标准间。每个同学都很想和好朋友一间房,但“事与愿违”。可让我没想到的是仅仅一晚,我和室友两人就熟悉了对方,很是合得来,共同话题也不少。倒是让我兴奋了好一阵。

我想,生活总会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些惊喜让我们更加熟悉了对方。学会接受新的事物,尝试与他人共处,你会有新的友谊收获。这次旅程,我很高兴又成长了一步。

——北京研学2组 石可

在参观三星堆途中,我们偶遇一群前来旅游的法国人。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用法语向他们问好,法国友人吃惊的问我们,你们中学就学习法语了吗?老师用法语详细的介绍了我们学校以及我们学校的法语课程,有了法语这一友谊的桥梁,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最后,我们还一起合影留念,从中我感受到,友谊是不分国界的,当人与人之间有了共同点或者是有一方主动走向另一方,友谊之门就会打开。

——成都研学组 李诺行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以波澜不惊的姿态推动着流云,沉淀着心绪,一如那悠悠的春风,吹开了心扉,吹开了成长的漫漫长路。一晃,不觉研学时日已过半,我还是充满感慨。我们小组刚组建时,匆忙,不知我们四个人的性格竟是如此相像:都各有想法,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争吵和矛盾都是常有的。但我们性格都很随和,脑洞都很大,谈笑风生也是很愉快的。但我们一旦有了开始的话题,就会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有一次老师都站在我们身后了,我们还笑出了猪叫声。

月色涌起,我想着老师对我们的提醒,关心,鼓励,心里不免有些惭愧。我是组长,却没能尽到组长的责任——让大家加强磨合,互帮互助,引领大家团结一心,积极前进。

这次研学,从选择目的地开始我们就有很大改变:起初有一个组员不同意我们选择的线路,但他学会了包容,大度地妥协了。没有争吵。还有一个组员想跟他的朋友一起去研学,但我们不同意,他也没有强求。他学会了谦让。餐桌上,我们放低声音的,学会了克制。合作中,我们互帮互助,学会了团结……

change me to we,在集体中,就要学会推己及人,换位思考。If you wanna gofaster,go alone.If you wanna go further,go together. 学会共处,珍惜在集体中独立,在共处中成长的机会吧。

——敦煌研学组 周天一

共处既存在于集体之中,也存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研学过程中,令我感触更深的,是研学过程中的那个"新朋友"。我们小组有三男一女,我就毫无疑问的和一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分到了同一个寝室。刚开始,我们扭扭捏捏,互相都好像很想找一个话题打破这沉默,可是没"勇气"。后来到了寝室,不知是谁挑起了一个很小的话题,我们终于打破坚冰,开始了交谈。现在在寝室里谈话,虽然有一些害羞,但是我们已经学会了共处。友谊就是这样慢慢的建立起来的。研学在参观景点时,我们能常常意味深长地给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再相处一会儿就可以彼此信任了吧?

相识是共处的种子,宽容,理解就是培育共处的土壤。共处,给了我们无坚不摧的力量;共处,给了我们相扶相持的温暖。

——敦煌研学组 林子芸

总有那样一些人,能让你在雨中拥有温暖的心,能让你在梦里笑得甜蜜。

酒店里,谁为你掖上滑落的被子?你不知道,但月亮看见了。大巴上,你枕着谁的肩膀入睡,嘴角不自觉地勾起?你不知道,但窗外的清风看见了。烟雨中,谁为你撑一把伞挡住雨丝,与你在烟雨江南中寻找最美的西湖梦?又是谁,与你一起挺直脊梁,坚定而自信地颂着横渠四句?

这是我,也是你,这是我们。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真正的走向远方。学会共处,让同窗情谊,混入西湖的风,混入西湖的雨,在西湖浅浅的涟漪里,化作永恒的青春记忆。

——杭州研学组 冯子曦

太阳照射处,每一天都是新的。杭州研学第三天,同学们热情不减。万松书院,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疑惑与想法,理解与思考,谈论的声音此起彼伏;餐桌上,如果有同学不小心将水杯打翻了,周围几个同学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几张纸将水止住……颠簸的大巴,繁重的研学任务,并未消淡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大家一路热闹非凡,但仍“不逾矩”。有同学扭伤了脚,随之而来的是同学们温暖的搀扶,那本该流泪的眼睛释放出的是感激和温暖的光芒。同学们其乐融融,相知与相惜尽在不言中。

——杭州研学组 冯子鱼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温庭筠笔下“黄山远隔秦树,紫禁斜通渭城”,让我早已对黄山心向往之。今天去到黄山更是别有“景致”。

山脚下阳光灿烂,我们正在感叹今天天色正好,路上太阳正晴。可惜刚进山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让我们猝不及防。大雨甚是多情,仿佛想把我们留在山中一般,把我们从头到脚淋了一个痛快,连索道都暂停了!此时,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集起来,你帮我助,有的帮助同学穿雨衣;有的撑着伞,伞下是正在整理书包的同学;有的同学带了伞和雨衣主动借给了什么都没带的“贫困户”,这冰凉的雨丝也因为同学之间的这份关爱变得温暖起来。在等待索道开放期间,有同学带头唱起了校歌, “拥抱‘锦一’”的美好旋律回荡在层林尽染的黄山之间,这份别样的黄山“风景”让我留存心底。

——徽州研学组 林容好

今天我们来到了五岳之一的黄山,黄山有奇松、怪石和温泉三大特色,这次我们有幸观赏到了奇松和怪石。首先我们看到了迎客松,只见迎客松枝干遒劲有力,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的五十六枝干如同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代表,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好像一切都很美好。不料 ,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尽管我们穿了雨衣,打了雨伞,我们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穿着湿漉漉的鞋子,拖着沉重的裤子,我们彼此搀扶,彼此鼓励,坚持走完了全程,每一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但不忘给身边的同学打气,“风来了,雨来了,风雨中的黄山我们来了”成了大家在路上的口号。每一个人都步履沉重,但没有一个人说累,都手拉手,肩并肩的一步一个脚印地登上顶峰。我想,同学们在风雨中登黄山的这份经历,毕生难忘,这份共风雨的友情是青春最美好的回忆。

——徽州研学组 夏海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在今天曲阜孔庙的盛大拜师仪式上,我们对语文课堂上的孔圣人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儒家两千多年来的思想与文化,滋养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今天我们有幸全程体验拜师礼,感到非常神圣。着汉服、行大礼、齐诵读,更是让我们对尊师重道有了更深理解,也为我是金苹果锦城一中的一名初一学生而感到自豪!

团队的磨合,到今天也渐入佳境。我们希望在未来两天的研学活动中团队更加融洽,小组合作更加高效!

——济南研学组 牟书贤

济南气温骤降,但经过几天的相处,我们游学团队也变得更友好紧密,这让本来凛冽的寒风变得柔和了许多。也许保暖功效最好的不是羽绒服,而是同学之间的和谐共处。今天下午我们来到山东曲阜“三孔”之中的孔林与孔府。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已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古树参天,庄严肃穆。而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孔府中,我们看见了“五君子柏”,它分成了五个大小均匀的分支,每个分支不争不抢,互相谦让。在五个分支中,还生长了一棵槐树。这正像我们济南研学团队礼让互助、和谐共处,这也正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与包容。

——济南研学组 张开心

11月4日的下午,我们青岛研学组的成员们经过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威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定远舰是我们的第一站,北风呼呼的吹着,头上飘过北洋海军高昂的国旗,脚下滚着威海的浩浪。我们参观了甲午战争中沉没的定远舰一比一定制的模型,我们心中感慨万分。清政府的腐败,但换来的是人民的腐败,但李鸿章挺身而出,造就了属于曾经定远舰的辉煌。同时也感受到了北洋海军宁愿牺牲自己无比珍爱的定远舰,也决不让自己的心血落入日本狠毒的手中的精神。心绪飘扬,随着国旗的飘扬,心中热血沸腾。

一一青岛线研学组 李佳臻

当天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了东墩村,那里的乡村风景以及居民的海草屋都使我们感受到了谷牧先生对国家的一片衷心。一生为国家,无怨无悔。接着,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窗花和饺子,体验到的是东墩村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传承。

中华儿女,为中国而生。红旗飘扬,中国魂飞。

一一青岛线研学组 罗婉允

鼓浪拍波,秋风拂屿,摇着渡船,我们驶向神往已久的鼓浪屿,这里海湾碧绿,巨轮相衔,长空似洗,万里无云。

驻足鼓浪屿,花木葱茏的小径浸润着宁静的时光,闽南与西方灵感相碰撞的建筑风格书写着宝贵的人文历史。而我们不止陶醉于这海天秀景,我们分组探寻鼓浪屿的一弄一巷,小组成员无一不聚精会神地在地图上圈画一个又一个目的地,无一不为品阅到一个又一个娴雅沧桑的庄园遗址而怡情自豪,无一不在一个又一个的落空中,坚定地背着书包,继续奔跑,继续寻找。即使我们大汗淋漓,即使我们发生分歧,即使我们错失目的地,并与前三名擦肩而过,我们依然满心欢喜。因为就在这不完美中,我们以理解收获了友谊,用团结学会了共处,这便是今天值得珍藏的完美。

——厦门研学组 林雨菡

清新的海风中带着一丝咸味,摇曳的棕榈树带着一些浪漫,我们挎上行囊,在这充满异域风情的鼓浪屿开始今天的研学旅程。面向大海,我们徜徉在上午的暖阳里,我们一个个小组,是一个个团结友爱的小集体,钻进那错综复杂的小巷。我们一起设计路线,在一个个景点处拍摄时的油然而生喜悦,令人回味。徜徉在这暖阳下,这种友爱、和平共事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成长。

——厦门研学组 罗海萌

随着苏州研学的路线,携同窗,攀虎丘,拜寒山寺,赏留园,遇风雨。走进烟雨江南,同行在虎丘瑰奇隽秀的书法文化之中,徜徉在留园风雅恬淡的审美意蕴之内。

你的伞遮出了阴晦天穹中的一抹晴空,抬头,山顶斑驳的砖瓦间浅藏着最温暖的一缕阳光,黑白的小道上踱满了双双行走的身影。香火在风中缓缓的翩跹。每一缕舞动的身影,都是我们之间最美好的祝愿。

共处,在于我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在于你伸出的那只手,在于你笑容融化了我们之间的坚冰,我们的共处将这条路上的陡崖峭壁化为沿途最美的风景。

——苏州研学组 杨语菡

登虎丘,览剑池。漫步岁月悠久的石畔,写下恒古的忠义。是过桥时的搀扶,是风雨中的支撑。同踏脚下的石板,同顶头上的苍穹,互助中,共处中,又现诗中风雅,心中道义。

漂泊的诗人,静谧的古寺,岁月的划痕。一脉悠远钟音似在耳畔,一缕同学情谊近在眼前。学会在思考后交谈,在风雨中相挽,在人群中互助。静步古寺,聆听佛的教诲。烛火摇曳,重现人的虔诚。

被佛的慈悲感染,陌生在相互扶持中消失。姑苏古道上,是一串串相伴的脚印。

——苏州研学组 彭佳怡

阴雨绵绵,我们一行人顶着寒风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残檐断壁,绵延千里,依稀可见大明宫往日的宏伟辉煌,绵绵细雨将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浸润得更加落寞。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美轮美奂,目不暇接,我们如同身临盛唐的繁荣奢华……走出场馆,再度回望废墟,不禁更添悲凉!

回程途中,雨势渐大。带伞的同学默默过去为他人挡雨,一个细微的动作却让空气中的清冷凭添几分暖意。与人相处,不过是相互体谅,换位思考。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研学结题报告,晚饭后老师们组织了中期答辩。经过几天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我们这次的答辩准备有条不紊、分工明确:一人负责搜集补充资料,一人负责分析现有资源,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技术支持,各司其职……于无声处,我们已渐渐懂得如何包容、如何共处!

——西安研学组 杨雅惠

庄严宏伟的大明宫,潇洒飘逸的碑林草书,不知不觉牵引着我们走入了唐代的盛世繁华……未料刚走出博物馆,便迎面刮来了刺骨的寒风,豆大的雨点也紧随其后,同学们二话不说相互挡雨,即使对不熟悉的同学也主动伸出了援手。顷刻间,一些人的球鞋已湿得彻彻底底,却在同学们的“调侃式鼓励”中得以释怀,坚持到最后。

研学行程已经过半,大家都在为今晚的结题报告作准备,怀着共同的目标,小组成员们积极沟通、查找资料、计划采访、整理分析,分工合作井井有条!只有我们积极观察了解、及时沟通交流、懂得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学会共处。

——西安研学组 王彦皓

“暴雨袁家界,迷云天子山 ”就着萧瑟的秋雨,我们登上天子山,整个行程中都是雨雾蒙蒙,打湿了雨衣下的裤腿,但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天子山的风光,用一名话来概括,就是“原始风光自然美”。她的景观、景点都是天造地设,全无人工雕琢痕迹。这里不但有奇山秀水,还有淳朴的民情,奇特的民俗、独具风味的民族食品等。 难怪有人评价说:“不游天子山,枉到武陵源”。

——长沙研学组 赵芯艺

秋末雨濛濛,丝丝细雨斜织着,山上气温极低,但寒气和湿气终究抵挡不住我们对武陵源的向往。下雨的张家界在云雾的映衬下更加美丽。导游说这里被称为武陵,提到武陵源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这里云雾缭绕群山,的确如人间天堂般若有若无。我们身披雨衣,紧密行进,总算在袁家界山下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由得大赞“妙!妙极了!”导游还给我们讲述了袁家界的神话故事。今日所了解到的文化风俗也如这濛濛细雨般渗透了我们的心。“如若不游天子山,此身枉来武陵源!”

——长沙研学组 彭锦月

冒着大风雨登上张家界的我们,感受着迎面袭来的风,清晨的露水拍打在我们的脸上,立即清醒了我们昏沉的头脑。因为下雨,张家界云雾缭绕,好似仙界一般,此起彼伏的奇峰怪石因浓浓的白色云雾而模糊,隐隐约约,给人一种神秘之美。看完美景,该下山了,我们坐着那举世闻名的百龙天梯俯瞰张家界,果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俯瞰张家界,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特点,从朦胧仙境到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多变之美。到了山脚下,仰视张家界,张家界是那么巍峨高大,令人神往。

——长沙研学组 符晖嫄

今天在望天树景区,我们看到了笔直高大的望天树,亲眼目睹了“植物绞杀”“板根现象”“藤萝交叉”等丛林奇观;在勐远仙境,我们参观了溶洞,见证了天然奇观。这些大自然的杰作,让我们十分惊叹!

——西双版纳研学1组 李致欣

与前两天轻松愉快的行程不同,今天早早起床踏上行途,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大巴上的颠簸和头晕中度过......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磨练意志的环节。在望天树景区,我们呼吸到了最纯净的空气,净化了我们在喧嚣城市中积聚的浮躁;在勐远仙境,我们走过了溶洞,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地,大家默契地一同前行,四十五颗心在黑漆漆的洞里紧紧依偎,谁都不舍下谁。三天的紧密接触,让我们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包容彼此。

——西双版纳研学1组 戴放

今天早上,我们去到了傣族园,感受到了傣族人淳朴的民风,看到了当地特色的寺庙。傣家小伙在7岁都要出家当小和尚,在寺庙小和尚会跟随佛爷学习如何做人,当他们15、16岁时就可以还俗。还有当地特色的吊脚楼,傣族人为了适应当地超市的环境,所有吊脚楼的一楼都是不住人的,二楼才会住人,而且他们的柱子都是方的,是为了防止蛇沿着柱子爬上来。

下午我们进行了丛林的深度穿越,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著名的绞杀植物以及板根现象,也看到了不少濒危物种。丛林里的路不好走,都是泥泞以及青苔但是同学们到不怕困难,互帮互助走完了全程,体现出了我们锦一学子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团结协作的精神。期待新的一天的研学之旅。

——西双版纳研学2组 金语萌

来到西双版纳的第三天,是在生机勃勃的植物包裹中度过的。婉约的小雨丝毫无法动摇同学们的热情,进入空气清新的热带雨林,多姿百态的植物园,无不昭示着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吸收知识的同时,面对坑坑洼洼的地形,长途的跋涉,大家表现出了超常的团结,面对矛盾和困难互帮互助,展示着锦一学子的坚韧品质。一路上的欢笑与鼓励,叮咛与关心,证明了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勇往直前。面对接下来的挑战,继续向前,保持着众志成城的精神,超越自我!

——西双版纳研学2组 宋承昊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成都市高新区祥龙三街99号
TEL:028-69283635
学校咨询电话:028-60106720
网站信息 / Website information
版权所有: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104号-1
技术支持:金苹果教育集团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0 . Golden Apple Jin Cheng No.1 Second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