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之窗    
【转载】锻造世界一流教师队伍的金苹果锦城一中实践

2019-5-18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2312

本文转载自【成都日报】2019年5月16日

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简称“锦城一中”)是2017年建成启用的新锐民办学校。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迅速崛起,进入到我市初中学校的第一集团,得到市民广泛认可。

建校伊始,锦城一中就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宏伟目标,并制定了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具体来说,该校在“办世界一流中学,做受益终身的教育”的愿景下,以“教育家办学、专家理校、名师治教、名流辅学”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与大智慧兴起,并将学校发展壮大,着力于锻造一支整体教学实力极强、卓越而智慧的世界一流教师团队。



近日,我们走进锦城一中,感受到了这所“非传统”名校的魅力!

在这里,教师不再是一个又一个的“上课”个体,而是一支具有强烈教育情怀的有机团队;教学并非课堂上简单的“教”与“学”,而是一门门课程的有序实施;教学行为也不再是机械的“教书”,而是着眼于“育人”的系统工程;学校也不再是常规按部就班的读书场所,而是在顶层设计下不断精进改革与发展的育人殿堂。

我们由衷地感到,锦城一中的教师团队,是一支高素质、高品位、高境界的智慧型教师团队。这里的老师们深知“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们更明白,要做好这样的“引路人”,需要每位教师都具有高尚的品德、积极的理想信念、较高的生命境界、博大宏远的发展智慧和好学不倦、改革创新的精神,首先让自己走在“路”的前方,才能以自己独有的姿态引领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向远方。



现 场

“我觉得这个任务的操作性可以再优化下,难度方面要考虑到部分口语表达不是特别流畅的同学。”

“这个环节建议分层设置,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风格的同学。”

“引入环节用孩子们科技活动月的视频剪辑,这样更贴近他们的现实生活。”

“这里还可以追问一句,让同学们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同学们批判思维的培养。”

这是2018年12月19日发生在锦城一中七年级英语备课组教室里的一个场景。

其实,这样的讨论在锦城一中的集体备课会上时时进行着。

锦城一中七年级英语备课组成立之初,15名英语老师就达成了一项共识:教育没有一劳永逸的完美方法,人不同,教育方法自然有别。为了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会上,15个大脑一起高速运转,智慧众筹,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打磨,精益求精,对每一类学生都量身定制最佳学习方案。“沉迷于备课”是这一群对教育充满诚挚热爱的人的工作常态。老师们常挂在嘴边的“课比天大”就是对备课组工作追求的最好注脚。

“看!看!看!亲们,快来!我找了一个特好的视频,已经做了文字处理,正好第一课时可以用,怎么样?我太开心了。”

“大家空不?八单元三课时读后环节我有了一个新方案,我们马上讨论一下?”

“哎呀,今天自由对话那个环节我们班的娃娃太出彩了,来来来,我给大家摆一下。”

“预告一下,明天我在2班上组内研究课的第二次磨课,请大家一定前来指导哦!”

……

这是2019年3月5日发生在锦城一中七年级英语教师学习共同体办公室中的一幕。

在锦城一中,这样的对话让备课组充溢着学术的气息、向上的热情、团结的力量,更有质朴的情谊。

锦城一中的老师们始终坚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



深 度

锦城一中的教师个体无疑是优秀的!他们都是学校面向全球公开招募来的优秀教师。以正在组建的2019级教师团队为例,该校不仅已经引进了不少来自市内外名校的骨干教师、优秀师范院校大学生,还引进了一批海外留学归国学生,目前52名新教师已经开始接受岗前培训。

锦城一中不仅希望每一个老师个体都优秀,具有“虎”一般的战斗力,更希望整个教师团队像“龙”一样强大,展现出集体的智慧与光芒。他们认为,优秀的个体需要一流的组织机制将其思想汇聚、才智融合,锻造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优秀教师团队。实际上,锦城一中优秀的教师团队不仅不断促进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也有效成就了自己的教师团队更加优秀。

锦城一中通过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坚持搭建各类专业平台提升骨干教师学术引领力。在学术团队中,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对全组起着学术引领、行为示范的作用。他们带领组员落实集体备课,确保教学效益,组织专题研讨及赛课等多种学术交流,有力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同时学科组建设与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两线合力,大力推进学科德育渗透,为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助力。

在锦城一中,各学科教研组坚持做实教学研究,不断完善各级教育教学目标的建立和修订,推进整合教学改革。各学科组还坚守集体研究、营造相互学习的氛围,在课堂内涵挖掘、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活动组织等教学各环节深入钻研,下真工夫,以对学生的“学习自主力、学习内生力、资源整合力、学习表达力”培养为指向,力争做到课堂“活态优质、低负高效”。同时,各学科组还坚持班科协作,大力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初高中贯通课程”。





现 场

“怎么样用好开篇的课本图片来把这节课的生词引入呢?”

“这堂课的输出活动有没有太脱离学生的已有认知呢?”

“这个阅读活动的设计文本解读够不够呢?”

“这段文字的配图还不够鲜活,我要再去找找!”

……

这是锦城一中英语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时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现场讨论异常热烈。因为小班化教学的需求,外语组是锦城一中最大的学科组。

在锦城一中英语教师刘婷婷的眼中,教研更像是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因为根本不会担心没有人发言冷场,大家都担心自己抢不到说话的机会。即使是她这样已经有好几年教学经历的教师,都对这种“激烈教研”有了新的认识。

刘婷婷说,每周二的大组教研活动都让自己受益匪浅,“每一周大家都会收到教研组长的下周教研‘节目预告’,可以说每周的大组教研更像是一场小型英语教学学术研讨会。每一期都会有明确的主题,每个时间节点是什么具体的内容、主讲人、主讲内容都有十分详细的安排,这对于像我这样特别喜欢提前计划安排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合胃口!我喜欢这样问题聚焦、有充实研讨内容的教研。每一位分享的老师都会制作精美的PPT,而且严格遵守发言的时间,主讲人发言结束后的小组讨论分享更是高潮迭起。”



深 度

大部分教师都会告诉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有多么重要。刘婷婷和她的同事们却认为,仅仅告诉孩子们自主性在某种意义上很好是没有什么效果的,除非教师在课程中进行更为完整的系统设计,并且找到帮助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的方法。

以锦城一中数学组为例,老师们坚守“目标引领思维,整合创生智慧”的学科建设主题,提出“课程整合下的数学大视野”,着力“目标分解”,针对性地对核心素养课、差异发展课、优势增值课“三型课堂”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分解。锦城一中数学组还举全组之力,在有效整合后将尝试学习单、提升学习单和优化学习单编制成册,学生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这几本书进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目标明确,效果优异。同时,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宜的发展,还开设了数学竞赛班、数学优化学习班、基础素养班三种选修课——“数学竞赛班”帮助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思维,“数学优化学习班”帮助爱好数学的同学提升思维,“基础素养班”帮助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培养和发展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内生力,数学组开设了“数学阅读”这门课,老师们自己编制的《读数学》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通过“数学阅读”,同学们收获颇多。余思阳同学说:“数学是一个由数字、符号、图形组成的美妙世界。”唐瑞涵同学说:“斐波那契数列——不仅与美丽的花儿有所联系,更有黄金分割线藏在其中。断臂维纳斯上身与下身的比例是它,白露这个节气的奇妙之处也是它,甚至牵扯到历史还是它:拿破仑的战争、纳粹德国的闪电战……这个神奇的数字让人着迷沉醉。”张沁若同学说:“当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数学原来那么有趣:小兔子的房子巧证欧拉公式,达·芬奇的画体现黄金分割,多彩多样的几何图形,奇妙的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符号……这些都是数学美的展现。”

锦城一中着眼未来、面向世界,融国际理解教育于课程建设之中,以目标导向的整合学习为课改的突破口,着力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关键能力的发展。“多一门语言,多一种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锦城一中外语课程从单一的一门外语课程(英语),走向了必修的第二外语(法语、德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尤其关注阅读教学的质与量,引入了蓝思阅读测评系统,借助于原版小说,利用外教课程,线上线下同时推进,开展系统的英语原版小说阅读教学。





现 场

对于锦城一中教师李月月来说,那是一个特别值得记住的时间:锦城一中第一届青年教师赛课,她一早来到学校,想要赶在孩子们上课之前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还没等她走进教室,远远就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轻轻推开门,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地朗读着课文,神情专注,声音洪亮。“孩子们,早读时间还没到啊,你们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进教室了呢?”“因为第一节是李老的公开课啊!”全班46个孩子仰着脸异口同声地说,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那样亮,那样明。透过他们的双眼,李月月仿佛看到了整个世界。“李老,您的衬衣衣角没弄好”,“李老,您需要时间吗?我把我的表借给您吧!”“李老,我去帮您搬评委坐的椅子……”想起每一次早读,李月月总是轻轻地在黑板上写下“温馨提示”;总是默默地帮整理讲台的孩子收拾好教具;总是不经意间提醒某个孩子挺直脊梁、预防近视……原来,每一片润物无声的雪花都在累积着绚烂的春天。那次赛课是在冬天,但李月月却拥有了一份如春天般温暖的回忆。

刚开学时,小杰(化名)因小话太多而“闻名”全班,而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班上公认的知识大王!在锦城一中教师蒋芬芬的记忆中,小杰成长的转机出现在初一上学期的研学旅行中。当时,小杰参加了西双版纳线的研学,他在动植物方面积累的知识帮助他解答了小组的几个疑问,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于是带着这份激励与自豪,在研学总结中,他和小组成员一起拼尽全力,最后呈现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有关绞杀植物的研究报告。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让他感受到了点滴知识积累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于是,在接下来的课余时间,他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这样坚持阅读,产生的效果非常显著:上课专注的时间增长了,讲小话的情况变少了;在课堂上,他还提醒身边的人不要讲话,主动维护课堂纪律;他阅读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在做阅读分享的时候,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所有人:“人生就像爬山一样,爬完一座,还有一座,在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去追求。”



深 度

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人”。锦城一中以促进学生“全人”发展为基本目的,各线融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渗透的全景德育体系,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担当、处处渗透、德润无声,帮助学生一路成长、一路欢歌、一路风景、一路收获。

锦城一中学科组全面参与学生的“全人”教育,充分利用课堂、课程、活动、生活、作息等学生道德成长的基本阵地和主要渠道,智慧地实现了课堂上的学科德育、各类课程的浸润式德育、各种活动的体验式德育、各类活动的体验式德育、各类生活场景的感悟式德育等,积累下丰富的德育策略和太多生动感人的小故事。

传统教师会将德育与教学割裂,并将德育简化为具体活动的碎片,把德育机械地界定于校园的某些时段,如班会课、午会课、升旗仪式等,没有文化的引领。锦城一中不仅仅有学校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还有德育、教学、生活文化等等。这种多层级、多维度的文化架构让他们避免了简单的做事,低位的爬行。

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锦城一中的德育是一个“场”,正如在电磁场中,电磁能肉眼不可见,却客观存在。同样,锦城一中的德育也具有“场”的效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政、史、地、生学科,如果仅从会考分数看,实在是份额很小,但这并不妨碍孩子们对这些学科的喜爱,因为锦城一中有课堂和课程的高标准。知识达标是一般学校的标准,实现学科能力的提高、德性的升华才是锦城一中标准。他们认为,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内容,学生的成长教育具有独特景致,最终就能汇聚成“全景德育”的大风景。

“全息课堂”“全息课程”“全景德育”都以促进“全人发展”为核心。他们强调要抓住时机,挖掘教学内容,和孩子成功实践有序、整合、有意义的师生共同成长。锦城一中教师何耀宏举例说,生物、地理的“四川泡菜”课程,促进了孩子们的劳动教育与科学世界观的养成;政治、地理的“地缘政治”整合课程,提升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政治的“一带一路”课程,对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是极大的促进;历史、地理的 “在哪儿安家——历代国都选址成因分析”专题,实现了学生的科学世界观教育;生物、政治的“毒品的前世今生”课,对同学们的民主与法制观念是很好的促进……





现 场

锦城一中的教师们是在不断磨炼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仅仅两个月教龄的王玉玲老师执教全校性的集体观摩课后,其他学科老师的反馈——

英语老师程瑜评价这是一堂“把我这个英语老师也讲懂了的数学课”,并建议:学生活动的方式能否加入小组探究合作,从而帮助对数学稍感吃力的学生。

李滔老师也“抛开专业”提了两个建议:作为展示课,老师一定要把自己“嗨”起来,毕竟孩子们在这么多老师的关注下是紧张的。其实老师肯定也紧张,那情景设计时埋几个小伏笔,如谈到养鸡场时,为何不可把老板头像就设置成玉玲(小王)和婧雯(小李),如果大胆地实施,孩子们肯定会爆笑!笑了,就放松了,放松了,人就对了!另外,2瓶可乐是喜庆。现在网上有私人实名定制的可口可乐。如果孩子拿的是私人定制版的可乐。数年后,10班孩子们搞同学聚会时,多半记不得水箱变高了,但一定记得王老师送了实名的可乐!一辈子能上一堂学生终身难忘的课,幸福!

语文教师付雪提出:课堂是否需要再增设学生思维梗阻点,所谓“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我们今天也看到了数学组集体备课的力量和微格评课的专注和专业!



深 度

锦城一中的不少教师原本任职于省内名校,大家能够从名校的光环中脱身,义无反顾地来到锦城一中这所新兴的学校,许多人都说那是因为听从了内心教育情怀的召唤。

“厚植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教育改革的中国气派,做优学校发展的世界格局,点燃师生行走的未来智慧”。在这样的价值文化定位上,锦城一中校园里,夜晚11点多总能从楼下看到办公室闪烁的光芒;凌晨还能够接受到群里更新到6.0版本的教学设计;为了一节课的精彩,可以探讨教学到深夜3点;周末校园加班的身影更是平常……

身为锦城一中的教师,提升教育科研的境界,让“学习”成为一种终身习惯是必然的。

锦城一中的教育科研有着独特的生命境界:大视角、高起点、实目标。锦城一中的教育科研是实研究、真研究。

学科组的各级各类科研保持着这样的形态:问题研究常态化;专题研究规范化;课题研究特色化。锦城一中学科组教育教学科研在集体备课中、在专题听评课中的精彩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

锦城一中的学科团队以创建“全息育人课堂”为课堂品牌建设目标,牢牢抓住“全体”“立体”“活体”三个关键,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他们认为,“全息育人课堂”是“轻负高质”的课堂,是关注学生“学习内生力、学习自主力、资源整合力、成果表达力”的课堂,更是心系学生未来、全面整合架构的课堂。

锦城一中的课堂不仅有核心(基础)素养课,还有差异发展(综合素养)课,更有极具特色的“优势增值课”。学科组着力“内容整合”“差异发展”和“项目式学习”三个关键点, 使课堂的样态独具锦城一中范儿,课堂质量获得切实保障。

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是强有力的教师团队齐心协力开展工作。

“全息育人课堂”的建设是在“全息课程”生态下进行的。锦城一中开创性地使用了长、短学程制,学科组在长学程大力整合教材内容,建立了长学程的学习目标体系。而在短学程期间,学科组主要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以“行走课堂”“游学课堂”“跨学科课堂”等方式进行。

站在发展“全息课程”的高度,各学科组不遗余力,群策群力,不断完善着自己的学科课程图谱,也有效地的持续推进了课堂的高位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中学必须锻造一支世界一流的教师团队

对话锦城一中校长杨斌

锦城一中认为,世界一流中学的特质应该是文化一流、课程一流、育人一流、团队一流、环境一流。中国的世界一流中学应具有“中国文化的神圣殿堂”“全球文化的多元生长沃土”“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世界领袖的优质摇篮”四个基本特征。世界一流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好的全球素养,并能逐步成为具有世界品格的“全人”。

锦城一中要求教师们不仅必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思维敏锐、勇于改革,更希望学校的所有课程都需要能够链接未来,能与世界对话。

到底怎样认识和建设世界一流教师团队?

曾任成都七中副校长、石室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执行校长、七中初中校长,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川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现任锦城一中校长杨斌认为,课程是学校发展的载体,而教师才是学校发展的支柱。他认为,一所学校教师群体的高度、境界、格局和智慧,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发展速度、力度、程度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杨斌说,建设世界一流中学,必须首先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在他的心目中,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具有尊重和促进“全人发展”的高尚师魂和改革智慧,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联接世界、引领未来”的格局,更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与豪情。他强调世界一流中学的教师不仅个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优良的专业精神和持续改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团结协作、共同攻坚、集体研究、彼此完善的智慧型改革团队,以团队的杰出表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撑起世界一流中学的建设。世界一流中学的教师还具有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的特征,他们既是有思想的实践者,也是有实践的思想者,研究、思考和实践互动共生,构成了鲜活生动、不断超越的专业体验经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专业人生和幸福生活。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成都市高新区祥龙三街99号
TEL:028-69283635
学校咨询电话:028-60106720
网站信息 / Website information
版权所有:金苹果锦城第一中学
ICP备案号: 蜀ICP备2022025104号-1
技术支持:金苹果教育集团信息中心
Copyright © 2017-2020 . Golden Apple Jin Cheng No.1 Secondary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